1. <em id="81vzm"><strike id="81vzm"></strike></em>
    2. <dd id="81vzm"></dd>
          首頁 | 資訊 | 新聞 | 圖片 | 視頻 | 社會 | 評論 | 旅游 | 健康 | 薦讀 | 人文 | 說河南
          您的位置:首頁 > 資訊 >

          一些地方強迫貧困戶參與扶貧:只能往東 不能往西

          2016-05-04 17:29:09 來源:半月談
          0評論

            近年來,產業扶貧在一些地方被大力推進,扶貧項目產業化已成為不少扶貧干部的共識。但由于未摸清市場規律,沒有突出地域性、特色性,導致一些地方扶貧產業趨同嚴重,一些農產品、畜產品價格出現波浪式變化,有的甚至嚴重滯銷、爛在地里,貧困戶損失慘重。

          在廣西一個村莊,一位農戶在收獲火龍果

            “種啥不是問題,擔心的是賣不出去”

            在西部某縣的一個村莊,村民老馬因為兩口子都生病做手術日子過得緊巴巴。記者在老馬家看到,剛借錢蓋的新房子里沒有幾件像樣的家具和電器??吹接心吧诉M屋,老馬的妻子趕緊躲到了一邊。

            當地一直有種植黃瓜的傳統,以前多是零星種點自家吃。在上級號召村民擴大黃瓜種植規模借以脫貧的情況下,老馬也跑到離家較遠的一塊荒地上種了3畝黃瓜,指望著這3畝黃瓜能讓日子過得寬裕點。

            老馬說,和自己一樣,村里很多人都種了黃瓜,都指望著今年黃瓜能增產增收?!叭ツ挈S瓜行情特別不好,集中掛果時一斤才三四毛錢,扣除種植和勞動成本,啥也沒撈著;后來價格降到兩毛錢,再后來直接沒人要了,那么多黃瓜自家吃也吃不完,只能爛在地里?!弊谖堇?,老馬向門外望去,眼神呆滯,瘦黑的臉上布滿了憂愁。

            眼下正是當地黃瓜上市的季節。由于今年陰雨天比往年多,當地黃瓜比往年晚了20天才上市?!皠e小看這20天,這20天對農戶來說太關鍵了。我們這里的黃瓜就是打時間差,其他地方的黃瓜還是瓜苗時,我們這里因為氣候暖和黃瓜可以先熟先上市賣個好價錢,結果今年被這天氣鬧騰晚了20天?!币晃淮甯刹繉τ浾哒f,周邊很多縣都在種黃瓜等蔬菜,現在大家都一起上市,價格自然直線下降,現在一斤黃瓜的地頭收購價也就5毛錢左右,后期可能銷售都成問題。

            老馬所在的鄉鎮有9個村,其中4個村都按上級要求搞黃瓜扶貧。這種現象并非孤例。記者在附近幾個縣采訪時發現,黃瓜、辣椒、養牛、火龍果等是其共同的脫貧產業。產業趨同明顯,缺乏特色,有的產業搞得還很大,大多面臨滯銷挑戰。如何尋找銷路,是橫亙在信息閉塞的貧困戶面前的屏障。同時,附近幾個縣的扶貧產業都只生產初級產品,沒有后續深加工鏈條,銷售難一直困擾著農戶。

           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,全國人大代表蔣秋桃接受采訪時呼吁,要謹防扶貧產業趨同。在對口幫扶過程中,一些部門選擇的扶貧項目多為農林經濟作物、養殖業和初級加工業等。如果相鄰村鎮發展相同或相近產業,可能帶來不少問題。此前就曾出現過貧困縣的橙子、西瓜、蔬菜積壓賣不出去,爛在樹上、田里的現象,極大傷害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。

            扶貧項目不能瞎指揮

            為何一些扶貧產業搞到最后卻沒有銷路,得到的不是贊聲而是罵聲?多位基層干部群眾受訪時表示,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基層干部習慣于權力做主,忽略群眾意愿和市場規律,進行“盆景式扶貧”,表面好看,其描述的能夠幫助多少貧困戶脫貧等愿景也很美好,但缺乏深入調研,對市場行情研究較少,導致所選擇的扶貧產業趨同,一些扶貧項目自然“搞啥虧啥”。

            實際工作中,一些地方靠行政指揮甚至強迫貧困戶參與扶貧項目,“只能往東,不能往西,不想搞也得搞”。而這類扶貧項目推出時,上面對市場行情沒有進行充分研判,以至市場行情急劇變化之時,不能有效應對,或者根本無法應對。這背后,則是一些基層干部在宣傳政績時,大談特談投入了多少扶貧資金、實施了多少扶貧項目,對如何解決市場銷路卻鮮有考慮。

            記者采訪中也發現,西部多個縣都將中草藥種植作為重要脫貧手段。前幾年,有個村在相關部門的號召下種過一種名為苦玄參的中草藥。原本有老板承諾收購,每斤12元,但到了收獲季,該中草藥的市場行情下跌嚴重,老板消失得無影無蹤,群眾罵聲一片。一些群眾還憤怒地找村干部理論,這讓同樣種植了該中草藥的村干部壓力山大。如今,村里再沒人種植中藥材了。

            不僅如此,基礎設施不足,還缺乏后續產業鏈。在一些貧困地區,道路交通、水利灌溉等基礎設施仍是制約地區發展、農民增收的瓶頸。記者走訪發現,一些地方將甘蔗作為扶貧的抓手,但道路通行條件差,收割完的甘蔗運不出來。在近幾年甘蔗行情不好的情況下,一些縣仍在積極號召農戶種植,希望保住甘蔗的種植面積,貧困戶增產卻難以增收。

            除了產業趨同,一些扶貧引進的項目存在企業老板與貧困戶爭利的現象值得警惕。廣西一位鄉鎮黨委書記告訴記者,一些企業打著扶貧的旗號發動農戶種植某個大眾化的農產品,開始時承諾全部收購,真正到了農產品收獲季節,企業老板卻大力壓價,收購價遠低于市場價。

            記者在桂西南一個貧困村采訪時了解到,該村把養殖蛋雞作為脫貧產業,每戶養殖60只左右?!暗搅穗u下蛋的時候,老板每公斤才給12元,而我們自己拿到鎮上都能賣到每公斤20元?!币晃淮迕窈苁菤鈶?,“我們本就貧困,老板還這么壓價,你說妥不妥?”

            銷路是產業的生命線

           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,精準扶貧要在尋找農產品銷路上多下工夫,避免“大干快上”,須因地制宜找準時機和特色,聚焦關鍵環節才能解民憂。

            廣西有位駐村的“第一書記”林波表示,兩年的“第一書記”經歷讓他意識到,發展扶貧產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銷售渠道?!耙粋€扶貧產業規模小的時候還好,一旦量大,如何賣出去就成問題了?!彼f,產業扶貧要以市場為導向,積極對接較大規模的批發市場,避免落入低水平不良競爭。

            林波建議,在推進產業扶貧時應突出區域化、特色化。按照差異化競爭思路,推動形成“一鄉(村)一品”特色突出的產業發展格局,加快發展和壯大區域化特色產業。同時,突出精品化,圍繞市場、訂單等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。

            業內人士表示,現實中有部分官員在看到某類小規模的扶貧產業產生一定效果時,就著急要“全面推廣經驗”,復制到各個貧困角落,而對該品種的市場究竟有多大、到底能消化多少,卻考量不多。這反映了一些地方扶貧干部的急功近利思想。只有解決了農副產品的銷路問題,才能讓貧困戶真正放心地加入到扶貧產業中來。

            廣西寧明縣委書記劉勇說,產業扶貧一定要遵循市場經濟的供需規律,立足實際找準地域特色,克服急功近利、盲目指導群眾把扶貧產業做大做強的短視行為。(半月談記者 覃星星)

          熱門推薦

          Copyright @ 2008-2016 www.byasm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電訊 版權所有
          R级国产福利
          1. <em id="81vzm"><strike id="81vzm"></strike></em>
          2. <dd id="81vzm"></dd>